第330章 在亚东沟隐居 平淡幸福生活
用户8800253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0章 在亚东沟隐居 平淡幸福生活,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用户88002538,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何大清停下手中的活计,走到妻子身边:\"我刚才听多吉大叔说,镇上的人都很期待尝你做的汉族菜。不过...\"他犹豫了一下,\"也许我们可以也准备一道藏族菜?表示我们对当地文化的尊重。\"
秦淮茹眼睛一亮:\"你说得对!卓玛教过我怎么做糌粑,我可以试试。\"
第二天一早,整个下司马镇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望果节是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镇上所有人都穿着盛装。何大清和秦淮茹也换上了卓玛送给他们的藏装——何大清是一身褐色的氆氇袍子,秦淮茹则是一件蓝色镶金边的藏裙,两人站在镜子前相视而笑,都觉得对方格外精神。
广场上,长桌已经摆好,各家各户带来的美食琳琅满目。有金黄的酥油糌粑、香气扑鼻的手抓羊肉、各式奶制品,还有不丹风味的辣椒奶酪。秦淮茹的水煮鲑鱼和木耳炒腊肉一摆上桌,立刻引来了众人的目光。
\"这是什么做法?从没见过鱼可以这样做!\"镇上的老教师桑杰好奇地问。
秦淮茹耐心解释:\"这是我们四川的做法,用辣椒和花椒调味。大家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起初,保守的藏族老人们还有些犹豫,但年轻人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出了筷子。很快,赞叹声此起彼伏:\"太美味了!鱼肉又嫩又滑!这辣味真过瘾!\"
何大清准备的糌粑也获得了认可,强巴卓嘎尝过后笑着说:\"何师傅,你这糌粑揉得比有些藏族年轻人还好!\"
饭后,音乐响起,人们围成圈跳起了锅庄舞。何大清和秦淮茹被拉进舞圈,笨拙但开心地跟着节奏踏步、甩袖。扎西和其他孩子们围着他们笑闹,不时纠正他们的动作。
跳累了,大家三三两两坐在草地上休息。桑杰老师端着青稞酒来到何大清身边:\"何师傅,听说你木工很好?东嘎寺的经堂有几根柱子需要修缮,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帮忙?\"
何大清连忙点头:\"当然愿意。不过我只会汉族的榫卯工艺,不知道适不适合寺庙的建筑。\"
\"正好啊!\"桑杰兴奋地说,\"东嘎寺本就是多民族风格融合的建筑,你的手艺正好能派上用场。而且我们的木匠仁增可以教你藏式技法,互相学习嘛!\"
夕阳西下时,节日庆典接近尾声。何大清和秦淮茹坐在湖边的小山坡上,看着远处雪山渐渐染上金色。
\"没想到会这么开心,\"秦淮茹靠在丈夫肩头,\"刚来时还担心会不适应,现在却觉得这里比四九城更有家的氛围。\"
何大清搂住妻子的肩膀:\"是啊,这里的人真诚热情,不把我们当外人。\"他指着远处他们的木屋,\"你看,卓玛和强巴卓嘎在咱家门口挂经幡呢,说是保佑我们平安健康。\"
秦淮茹的眼眶有些湿润:\"明天我们去帮卓玛收青稞吧,她丈夫在日喀则打工,一个人忙不过来。\"
\"好,\"何大清点头,\"后天我去东嘎寺看看那些需要修的柱子。对了,仁增说要教我怎么做藏式家具,那种不用一根钉子的传统工艺。\"
夜幕降临,镇上的灯火一盏盏亮起。何大清和秦淮茹手牵手走回家,路上遇到的每个人都亲切地问候。在这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镇,两个来自北方的异乡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他们知道,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与邻里真诚相待的生活,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隐居生活。在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与压力,只有雪山的庄严、森林的慷慨和人们淳朴的笑容。
而在不远处的东嘎寺,一缕桑烟袅袅升起,飘向繁星点点的夜空,仿佛在为这个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小镇祈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