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做妈妈的能不了解孩子吗
熊猫的大木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章 做妈妈的能不了解孩子吗,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熊猫的大木屋,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做妈妈的能不了解孩子吗
陈妈眼中的荒唐持续了一小会,她逐渐反应过来,然后重新开始酝酿起怒气。</p>
对于一个已经对心理咨询做出轻视化,乃至于做出“心理咨询是骗钱”的定义的人来说,南祝仁这句“你需要咨询”的冒犯性实在太强。</p>
然而不等陈妈的情绪重新酝酿完毕,陈婷先一步出声了。</p>
“妈妈。”小女孩的声音还是闷闷的,“我有些话想要对你说。”</p>
“就现在,在这里。”</p>
陈妈的注意力再次被女儿转移,对南祝仁酝酿出来的怒气也一下子清零。</p>
她狠狠喘了两口气,像是赌气一样砸到沙发上。</p>
居然还能够维持较为优雅的坐姿。</p>
“好,我就听听你到底想要说什么,还有你到底为什么要逃学,一个人跑到这里来。”</p>
大学没课的时候离校不算逃学。</p>
陈婷欲言又止。</p>
……</p>
早期的心理咨询,都关注于对来访者个人的干预。</p>
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学者们意识到来“来访者的生活环境”与“来访者”之间的交互影响,</p>
这种交互的影响,既可以成为心理疾病的成因,也能够成为心理疾病疗愈的药引。</p>
而“家庭”这个与来访者交互最多的初级环境,就被咨询师们纳入视野之中,并且开发出了相应的家庭治疗疗法。</p>
很多时候不想承认,但是来访者的问题多多少少都和“家庭成员”有些关系。</p>
要么就是家庭成员没有给予来访者应有的社会支持,要么就是不经意间做了病情加重的推手,要么干脆就是心理疾病的直接成因。</p>
陈婷的家庭情况复杂一点,她属于以上三种情况都有。</p>
嗯。</p>
为了彻底解决陈婷的问题,家庭疗法早就被南祝仁纳入了陈婷的干预方案之中。</p>
虽然在方案中,但原本没计划现在就做。</p>
只是没想到今天陈妈突然到访。</p>
不过……来都来了。</p>
干脆做掉。</p>
而且,南祝仁有一句话没有说错。</p>
……</p>
“你需要咨询。”南祝仁对陈妈说道。</p>
陈妈抱着胳膊,没有说话,一副“我就静静地看你表演”的样子。</p>
咨询室里面有三张沙发。</p>
标准的咨询室布局是这样的:两张单人沙发围着茶几相对而坐,一张双人沙发放在两张单人沙发的正中间。</p>
现在,南祝仁坐在最靠外的单人沙发上,陈婷缩在另一张靠门的单人沙发上,陈妈则是占据了唯一的双人沙发。</p>
陈婷也没有说话。</p>
南祝仁知道,这对母女都陷入了沉默中。</p>
不同的是,陈婷现在的状态是防御性沉默,而陈妈是对抗性沉默。</p>
南祝仁决定把陈妈作为突破口。</p>
这种咨询氛围下,一般的开场白都不会起作用,不但不会让咨询深入下去,反而可能会加强对抗。</p>
所以开始的话题不能是针对病症的,反而需要一些场外因素。</p>
南祝仁想了想,道:“你知道我们的咨询是按次数收费的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