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五章 :窥探,创业在晚唐,痴人陈,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窥探
乾符二年,六月十日,光州治,定县北。</p>
“使君车驾到了!”</p>
只听一纵马的州吏从官道上驰奔而来,老远就向着在城外等候的州、军两院僚佐、大吏呼喊。</p>
然后其人又奔过队伍,加进了东边一侧的队列中,这里有十几骑在一名披着明光铠的骑士的带领下,皆衔枚静候。</p>
听得通报,这些大吏们再次将幞头、官袍整好,恭候新任光州刺史的驾临。</p>
只见前方黄沙漫卷,一队队骑士举着五尺多长的长角开道吹响,而在厚重的长角呜咽中,一支巨大的车队缓缓从北方的官道上出现,</p>
队伍最前的,是一支举满旗帜的马队。</p>
一名披着明光大铠的骑将,高举着旄牛尾做的旌节处在队伍的正前方,两侧是各色幡旗,包括青色的州府旗,上书“光禄大夫”、“光州刺史”、“充光州都团练使”。</p>
这些幡旗每一面都代表着这支车驾主人的身份。</p>
光禄大夫为从三品散官,意味着此主人领从三品的俸禄待遇。</p>
而光州刺史为本官,为正四品,意味此主人正是光州这里的最高军事、监察、财政的长官。</p>
而赫然在列。</p>
这下子几人心里是破口大骂,这姓吴的这么不讲究,抛开众人,自己先去迎刺史了?</p>
要晓得光山还在州治定县的南面,距离更远。</p>
而此时,光山县令吴玄章被几个州上佐看着,也很心虚地低下了头,可一想到一个时辰前,他和新任刺史赵怀安的对话,他又忍不住把头昂了起来,嘴角含笑。</p>
哼,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p>
……</p>
吴玄章是光山县令,两日前,正与县内大苏山净居寺的法严和尚闲坐,忽然有个紧急信件从外面送来。</p>
这是他在寿州的好友送来的私人信件,展开一看,正写着:</p>
“贵州府公舟船已过寿州,不日便至渡口,君欲有作为,必先迎驾。”</p>
当时吴玄章看了这信件后,面色不动,三言两语就结束了和法严和尚的闲聊,然后就独自将信件又拿了出来。</p>
信是真的,是他朋友的私人印,也是好友的亲笔文书,琢磨了一下新任刺史从水路逆流来的时间,和朋友送信的时间,一下子就断定新任使君已经到光州了。</p>
吴玄章是上任淮南节度使李蔚身边的幕僚,之前在幕府管理一些榷场的活,也是因为工作出色,所以被李蔚表到了光州光山县做县令。</p>
这算是从流外入流了,即便还是浊流。</p>
吴玄章到了地方后,就准备在大别山脚下建立一个茶榷场作为政绩,毕竟上面就喜欢能搞钱的官员。</p>
可没想到没多久李蔚就转走了,过了一段时间竟然来了个李党的刘邺,而他的举主李蔚公虽然不属于李、牛二党的任何一个,但因为交际和履历,常被视为亲近牛党之人。</p>
这下子,吴玄章不仅没了靠山,还和大领导有派系的冲突。</p>
虽然刘邺到任后,没有找过吴玄章的麻烦,可他想要往上升,那就别想了。</p>
本来绝了上进之路就已经够惨了,可没想到这两个月他设在大别山脚下的茶榷场也被山里的山棚给劫掠了。</p>
所以当吴玄章一听新的刺史来了,还是从西川国战中立下大功的,立马就起了靠齐意识,既是引为靠山,也是为了借兵剿灭那伙山棚。</p>
所以把事情一捋,吴玄章就决定,谁也不说,即刻带几个心腹往北面光州境内的淮河古渡奔去。</p>
他要在这里率先候迎新任刺史!</p>
吴玄章在渡口没等半日,就见到了抵达古渡的庞大船队。</p>
他最先见到的是一个叫裴德胜的年轻人,此人表现出的世家子弟的气度,让吴玄章看得很惭愧。</p>
这个小裴和他大致说了下船的各支队伍的情况,也问了很多光州本地官场的情况,还有地方上有哪些大族,各自背景有哪些,甚至州内的大别山的山棚,他也问了很多。</p>
吴玄章没有啥好遮掩的,问了什么就说什么,尤其是大别山的山棚,他更是说的更多,就是好想让刺史身边人多注意一下大别山的情况,这样他后面提借兵剿山棚,也有助力。</p>
那个小裴很会说话,也没有世家子弟的矜骄,所以吴玄章与他越聊越投缘,然后刺史的旗帜就从船上下来了。</p>
裴德胜笑着对吴玄章道:</p>
“走吧,随我一起去见使君。”</p>
此时吴玄章随裴德胜走上坡,望渡口下一看,就是头皮发麻。</p>
只见三四里的渡口岸边,到处都是人,大量的物资、牲口还有战马陆陆续续被从船上运到河岸边。</p>
然后一面土黄色的大旗下,上书“呼保义”三字,一队武士围着一名坐在马扎上的绛袍汉子坐镇现场。</p>
一路随裴德胜走到大旗下,还未进,吴玄章就冲着那坐在马扎上的绛袍汉子下拜,高唱:</p>
“光山县吴玄章接明府公车驾。”</p>
此时那裴德胜走到那高大汉子身边,耳附了几句,然后那人就转了过来,笑道:</p>
“哦,你一光山县令倒是比本州的那些衙署来得还快,哈哈,你这人有点意思。”</p>
吴玄章也是有羞耻心的,晓得自己这种行为是多么谄媚上官,所以这会被刺史直接说出,也是老脸一红。</p>
可吴玄章这边有耻感,可坐在那的赵怀安却很高兴,毕竟领导空降分公司,最怕什么?最怕没有信息渠道,了解下面的底细。</p>
所以这会有一个县令率先靠拢,赵怀安哪有不乐意?</p>
于是,他笑着让吴玄章起来,问了些细节:</p>
“老吴本贯哪里人?”</p>
虽像是寒暄,但吴玄章不敢怠慢,忙道:</p>
“下官是扬州人。”</p>
一听吴玄章是扬州人,赵怀安眼睛一亮,赞叹了句:</p>
“我常听人说扬州是天府之国,人间胜地,可否真的?”</p>
吴玄章含蓄又颇为自豪道:</p>
“虽有夸大,但扬州的确饶富,更是风雅,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的确称得上南北之会,天下之中。”</p>
赵怀安若有所思,然后便问了吴玄章一些履历的问题,得知其人是从榷场一系的专业官僚提拔到正官后,更是点头。</p>
正当吴玄章准备递话借兵,那边赵怀安又说了句:</p>
“你和我讲讲州内的一众大吏、豪家,都讲讲叫什么,何背景。“</p>
吴玄章瞄了一下旁边一直候着的裴德胜,但还是将刚刚说过一遍的信息再次重复了遍,而且更加详细。</p>
“州内的别驾叫夏侯璋,参加过十来年前的平叛裘甫之战,多有功,所以做到了本州的别驾。”</p>
赵怀安愣了一下,疑惑道:</p>
“我道别驾是文官,没想到一介武夫也能为之?还一坐就是十来年?”</p>
听赵怀安这话,吴玄章这才意识到眼前的这位沙场刺史还没正式接触官场,忙解释道:</p>
“本朝自艰难以后,地方职权都在幕府,如州上的这些别驾、司马都是优游禄位的闲职,只是品高禄厚而无职事,地方大权都在州幕府的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巡官,所以朝廷也把这些官位赏给一些无以酬官的功臣,算是朝廷有了交待。”</p>
赵怀安点了点头,大概明白意思了,合着就是朝廷出钱养了个米虫,怪不得换了三四任刺史了,那位夏侯别驾还在位呢。</p>
所以赵怀安自然问了句:</p>
“所以本州司马也是如此?”</p>
吴玄章直摇头,说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