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九章 :黄巢,创业在晚唐,痴人陈,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巢
翌日,董、罗、杜三人就和赵大拜别了。</p>
他们三个都是隶在行营下的豪商,都是有职司的,不然为何随军行商的美差会轮到你?</p>
这年头,你要想好好做生意,这些军队调发转运物资的活你就不能躲。</p>
赵大这会在关墙下,抓着董公素的手是一刻不松,实在是舍不得。</p>
董公素也很感动,这赵大人的确没得说,对朋友是真掏心掏肺,想着,他还撇了一下旁边的罗元宝和杜宗翰,意思是,你们看,咱们这份交情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p>
昨晚,董公素搞定了罗元宝、杜宗翰二人,一个答应每年供奉两万贯,一个答应每月给钱千贯,同时给赵大搜罗骑材五十人送到军前。</p>
其实也不是老董非要拉这两个朋友下水,而是说实话,他也没想到赵大发展的这么快,现在光靠他一人来供应保义都的军需,他也实在扛不住。</p>
所以这个时候好朋友就是拿来用的。</p>
不过他也不算坑自己两个朋友,要是赵大这人不靠谱,或者没前途,他董公素是傻?花大半家资,还垫上女儿来顶赵大?</p>
可花了这么大代价,董公素担心不担心后面赵大被调走呢?</p>
其实这个问题,董公素早就想过了,他自己也估计,按照赵大这样的实力,其实在川西呆不了多久了。</p>
道理很简单,川西就这么大,无论是豪世、土豪、还是关西的神策军,其实百年间早就该分的分完了。</p>
现在忽然出了赵大这么一个强人,上头关系还硬,那川西的大佬们能怎么办?必然是战后给他升职,然后一脚踢出川西。</p>
说到底,他们川西别看是个宝盆,但也是个盆啊,就是这么封闭,实在不是英雄用武之地。</p>
他董公素也有豪气,从来不甘心做个家族的守护犬,他早就打算好了,后面如果赵大真的被调往别处,他就带着心腹、伴当们去投赵大。</p>
这也是他瞧不上杜宗翰的原因,实在就知道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却不知道跟对人,才是正道。</p>
跳出这狭小川西,外面才是广阔天地。</p>
不过到那时候,估计老罗和老杜多半是不敢投的,毕竟他们家业和关系都在川西,一旦舍了,到了外头啥也不是。</p>
但就算这样,董公素也没坑他们,毕竟就算后面赵大真调走了,但那也是以后,只现在,这两人有了赵大这层关系在,只这一次对南诏的决战,就能吃得盆满钵满。</p>
也不亏了!</p>
哎,谁成想到,月前赵大还要托神策军的关系才能见自己,现在人自己就成了人物,是别人需要靠过来的关系了!</p>
不过想到这里,董公素对未来也愈发有信心,他现在就希望女儿能快快长大。</p>
哎,为父是真的等不及呀!</p>
……</p>
这边赵大让赵六将食盒拿来,然后就递给了董公素:</p>
“老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我相交没得说的。”</p>
赵大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意思是做兄弟,在心中。</p>
然后他见董公素看着食盒,就解释:</p>
“我昨日看你很爱吃那红烧肉,我就早上又做了一份,里面还有一壶剑南烧春,你和老罗、老杜一路上分得吃。因知道你口重,我这还多放了盐,也不知道老罗、老杜你俩吃得惯不。”</p>
罗元宝这会已经满脸堆笑地从董公素手里接过食盒,忙感谢:</p>
“吃得惯,吃得惯,赵大郞真的有心了。”</p>
这话的确是实话,只看旁边杜宗翰都有被感动到的样子,就知道这一次赵大是真有心了。</p>
不是哪个人在赵大这个身份,还能注意到宾客爱吃哪个菜的,更不用说还一早起来做,还照顾口味。</p>
这个时候罗元宝和杜宗翰算是明白,为何那老董这么上头了,换他们,他们也上头!</p>
果然,董公素明显是愣了一下,鼻子稍微有抽动,这一次他不狠狠宰那南诏太子隆舜,他都不姓董。</p>
他正要与赵大拜别,忽然就想到一事,便和赵大提了一嘴:</p>
“对了,我昨日见你仓内有一些粗盐,大郎是想卖吗?”</p>
赵怀安一听是这个事,笑道:</p>
“部分自己用吧,还有一些打算进山后,准备和山棚们换换东西。怎么?老董你想要?你要的话,我直接卖给你得了。”</p>
董公素摇头,那点盐他也看不上,就随口解释了下:</p>
“倒不是这个,我是觉得要是想卖盐的话,大可不必着急,我料后面盐价必涨!”</p>
赵大一听这个,下意识在想是不是能搞一把低买高卖,但一想到他才几个本钱,折腾这个呢?</p>
却不想董公素旁边的罗元宝说话了:</p>
“老董,你是说濮州人王仙芝在长垣聚众造反那事?”</p>
董公素点了点头,他对几人说道:</p>
“说来那王仙芝,我也听过,是中原那片卖私盐的。这些人可和我们不同,他们是真是一群亡命徒,战力很强。”</p>
但罗元宝却对朝廷很自信,笑道:</p>
“再能打又如何?长垣那一片强藩不少,更是朝廷的根本之地,我可听说了,这些人要去打曹州,那也是他们能碰的?敢威胁朝廷的漕运,他们还能活?”</p>
说完罗元宝还感叹了一句:</p>
“说来朝廷也是不当人,去年中原大片旱灾、水灾,朝廷也没说救灾的,还一个劲征税,濮州那边人更惨,还遭了蝗灾,地里的都吃完了。老百姓都是没办法,然后就投了那边大豪强王仙芝,那王仙芝如何养得活那么多人?最后不也是去抢?”</p>
罗元宝还要说,旁边的杜宗翰咳嗽了一声,他才反应过来,眼前还站着位朝廷川西藩的兵马使呢,这不祸从口出嘛?</p>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罗元宝、董公素有杜宗翰却发现,赵大怎么人都呆了呢?</p>
这是咋了?</p>
这能咋了?这是赵大懵圈了!</p>
他刚刚听到了什么?他听到了王仙芝造反!那王仙芝是谁啊?不就是黄巢的那个老大哥吗?</p>
完犊子,他以为这会乱是晚唐乱,现在你告诉我赵大,这会就是唐末,试问你是赵大,你傻不傻!</p>
董公素喊了一声,才把赵大魂唤回来,然后其人也许是觉得罗元宝说的话让赵大尴尬,于是转圜了句:</p>
“大郎,你也别听罗元宝瞎说,他能知道什么?不过是一些道听途说罢了。不过有一事,大郎你也可以注意注意,那就是这次中原的民乱怕不是一时的事。”</p>
赵怀安这会已经回神了,见董公素似有高见,忙问:</p>
“老董,你多讲讲,这事我想多听听。”</p>
见赵大感兴趣,董公素便要多说几句,却见赵怀安直接吩咐老六拿几个马扎过来,让大伙坐着谈。</p>
这个时候,董公素才真意识到,赵大郎好像确实对这件事很关心。</p>
于是他再不兜圈子,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说出来了。</p>
董公素他们家虽然是泸州那边的盐商,但并不是只做川蜀的市场,毕竟这里的人口还是有限的,所以董家会利用长江水道,将盐货转运到鄂州集散。</p>
在鄂州,部分盐会沿着汉水运往荆襄以及更北,然后剩下的会继续沿着长江水道一路到芜湖。</p>
到了那里后就不继续向南了,因为下游一带的淮南道本身就是产盐,川中的井盐到那里没什么竞争力。</p>
所以大部分的盐货到了芜湖后就会沿濡须水北上,穿巢湖到寿州,也就是赵大的老家,在寿州那片又是一片集散地。</p>
扬州的灶盐和海盐还有川中的井盐都在这里集散,这是因为寿州为淮水上的重镇,从此可以通过淮水,进入汝、颍、涡、泗,这四条水道又可以辐射整片中原。</p>
中原既是私盐的最大消费市场也是盐货辐射更北方的枢纽核心。</p>
所以中原地区抓私盐是最厉害的,这也逼得私盐贩子们变得越发凶狠,道上最凶的一批好汉基本都是中原水道上的。</p>
董公素告诉赵大,他虽然没直接见过那个王仙芝,但听过他的威名。</p>
这人本身就是濮州的豪杰,然后又在巨野泽养了一批亡命之徒,专门负责大野泽到白沟一段的盐道。</p>
董公素怕赵大没听过大野泽,还专门讲了这处水泊。</p>
他告诉赵大,巨野泽这地方历朝历代都是强人啸聚的地方,那王仙芝能压住那里,可见本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