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小小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9章 德治?法治,隋烽,漠北小小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牛方智不愧为高门子弟,尽得其父牛弘传承,引经据典,字字珠玑。
国子学的学子中更是有人低声喝彩,连一向不苟言笑的纳言苏威亦是频频点头,显然对牛方智的话极为赞同。
范喜之偷瞄一眼萧邢,却见其眼帘微阖,丝毫没有站起来辩驳的意思,只得硬着头皮站起来:
“陛…陛下,学生…学生以为牛公子所言虽…虽合情理,然…然《开皇律》乃…乃国家根本,耕牛乃…乃农事之基。
若…若因孝废法,则…则法令不行,纲纪…纲纪废弛。长此以往,人皆效仿,耕牛日稀,田亩荒芜,赋税何出?国家何以为继?故学生以为,当依法惩处,以儆效尤!”
范喜之努力想表达法治的重要性,只是头一次直面圣颜和满朝文武,心中早已失了分寸,好在隋文帝露笑以示鼓励,才勉强将话说完。
两人相较之下,高下立判,世族子弟们碍于隋文帝端坐上首,不敢放肆声语,脸上却早已是喜不自禁,看向萧邢和范喜之两人犹如小丑一般。
范喜之脸上尽显懊恼之色,个人荣辱事小,可此次宫廷讲学事关天下寒门学子声誉,叫他如何能不自责?
看着萧邢老神在在、事不关己的模样,范喜之畏惧下又带着些许不满。
萧邢不学无术之名他是早有耳闻,更是有人传其字写得如同未开蒙的稚童,今日宫廷讲学,他做好以一敌二的准备,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考较的内容不是先贤着作。
萧邢看似荣辱不惊,实则心中亦是慌乱,别说是反驳牛方智,他连人家讲的都是一知半解,半数靠猜才解其义。
他今天硬着头皮来,早已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多说不如少说,不懂的则坚决不说,反正自己从未以文人自居过,并没有人设方面的顾虑。
圣人欲选寒门士子入朝为官,世族门阀玩命反对搞出的这场讲学,终是神仙打架,自己这小鱼小虾只可在这滔天巨浪中逐流,万不能逆流勇进。
感觉到身侧范喜之投来的幽幽目光,萧邢暗叹一口气:“对不住了,这位仁兄……”
对面的李密此时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从容起身,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
“陛下,牛兄重德,范兄重法,皆有可取,然皆失之偏颇。德为教化之根,法为治国之器,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周某孝心可悯,然其行已触犯《开皇律》,损及国本。若人人效其‘孝’而坏法度,则国将不国,孝亦无所依托。
然若仅依律严惩,不恤其情,则恐寒天下孝子之心,亦有损陛下仁德之名。
故学生以为,当明正典刑,以彰国法之威! 周某之罪,依律当笞五十,徒一年半。然念其情有可原,可酌情减免其刑期,或允其以劳役代刑,使其能奉养老母。
同时,地方官府当抚恤其家,彰表其孝。如此,则国法得申,人伦得全,教化亦行,方为两全之策。”
李密的方案逻辑严密,兼顾了法与情,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体现了隋文帝提倡的“仁政”,不仅限于‘谈’,更是提出了如何‘做’。
萧邢微阖的眼帘不由轻挑,仔细打量了对面李密两眼,心中不由恶趣味想到:若是隋文帝知道日后这厮也是一员反将,又该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