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小小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5章 出请裴矩入伙,隋烽,漠北小小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裴矩对萧邢的登门颇感意外。二人仅因晋王示警一事有过短暂交集,如今自己仕途晦暗,而这位从四品别驾仍属清贵,此番造访必有深意。
待萧邢将重开商道、经营西域之策娓娓道来,甚至提及\"以钱帛制戎狄\"的方略时,裴矩才明白其目的。
他虽随长孙晟经略西域十余载,积累的各族山川图志足有三车,可那些本是为征伐准备的利器。
裴矩对萧邢的邀约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他现在虽是因晋王就藩失势前途迷雾重重,但终究是仕官,士农工商,商贾自古被视为贱业,商贾之利乃是不折不扣的小道。
萧邢情知裴矩的想法并不勉强,他今日登门并无其倒头便拜的预期。
“裴书记且思量,欲求伯乐顾,当效明月出东山。藏器于身者,犹明珠委匣中,纵有连城质,不示光华,孰能辨其价?”
婉拒了裴矩的设宴款待,萧邢走到坊口又被人堵住,只不过这一回不是汉王而是刺史房彦谦。
“萧别驾,你可让下官好找啊,”说着从怀里掏出两本奏疏递了过来,“此乃监察要务,按制需主官联署。”
按司隶台规制,刺史无权直接将奏疏直呈圣前,必须主官签字同意,才能转交内侍省直达天听。
但这中间存在流程问题,司隶台设大夫一名,别驾四名,其中三名巡视地方,刺史八名,主要是监察御史台的各地刺史,理论上算是御史台刺史的上级,从事之类的人员更是多如牛毛。
每天收集上来的情况汇总到司隶台,再由文职人员分类整理,挑出重要或是皇帝要求特别关注的直呈圣前进行汇报。
由于信息量太大,除了军国大事级别的事情,非必要集体决策的,往往都是由当值的刺史或从事代签主官名字即可,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一种不成名的惯例。
像今日这种非要签上主官名字的情况,萧邢还是第一回遇到,不由提了几分小心。
萧邢接过打开第一道奏疏不由眉毛微挑,奏疏上详细记载京师官员收受财礼的情况,看字迹应该是何从事的手笔,万幸的是上面并没有提及青州长史陈炳给自己送礼的记录。
名单长长列了上百位,基本上都是地州官员给京师官员送礼的情况,小到山货糕点,大到绢布绸缎,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打开第二本,却是房彦谦奏请解决朝廷左藏与大盈问题。
左藏是隋朝的国库,大盈是皇帝私人小金库。
左藏与大盈还牵涉到历史问题。左藏里存放的都是国家的钱,由户部和太府寺共同管理,大盈则是皇帝的私房钱,进出皆由皇帝的内侍管理。
按理来说,国家的钱与皇帝的私产互不统属,各有一套自己的收支体系。
问题就出崔弘度任左藏主事期间,这套公私有别、泾渭分明的体系被打破了。崔弘度如此种种也是迫不得已。
隋立国时天下初定,朝中担任要职多是武官,这帮丘八仗着军功个个嚣张跋扈,经常跑去崔弘度那里借钱,借出去的钱十有八九有去无还。
更恶劣的是发展到后来,形成了攀比之风,以能借出钱数的多少来衡量彼此间功劳的大小,崔弘度虽是酷吏,对此却是毫无办法。
他自己也是行伍出身,借钱的武官们不是从前的上司就是同袍兄弟,万难开口拒绝,眼看国库里的钱一天比一天少,崔弘度焦头烂额、忧心重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