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小小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隋烽,漠北小小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只需要一丝空隙,它便会破土而出,生根发芽然后长成参天大树。

没人知道这棵种子是何人在何时埋下,很明显,此刻已经在隋文帝的心里成了参天大树。

萧邢不能证明晋王杨广无罪,同样的道理,也没有人能证明杨广不是被人陷害。

偏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今日隋文帝听到秦王苏醒的消息,立刻摆驾秦王府,慌乱之中只带着黄门侍郎宇文弼一人,没有人知道秦王府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此时的隋文帝的神态来看,肯定是对晋王极为不利。

杨素、杨约支持晋王杨广,苏威、宇文弼、梁毗忠于太子。

隋文帝在储君这种事关国本的大事上,内心也是极为矛盾,废长立幼后患无穷,然而太子骄奢淫欲,宠爱妾室,作为一国储君,他与杨广的雄材伟略相比有云泥之别。

隋文帝一想到要将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交到这样一个儿子手里,心里又实在放心不下……

“你倒是颇有几分胆识……”隋文帝的声音没有了初时的暴虐,却冷得如同化不开的冰霜,“朕这里有一份奏疏,诸位看看。”

萧邢最后一个看到奏疏时,额头上细汗已经汇成小河顺着脸颊淌进衣领。

奏疏是秦王写给隋文帝的,看到一半时萧邢已是肝胆俱颤:

“儿臣奉旨巡抚江南,见钱塘烟柳依依,吴郡稻浪千重,本欲具表称贺盛世。然旬月遍历三吴,观民间隐流暗涌,有异事不得不奏。

儿臣所见州县官吏,言必称晋王德政;士绅宴饮,座中皆传抄晋王《春江花月夜》新作;乃至天台山智顗大师为儿臣说法时,竟言“晋王眉聚紫气,当主天下二十年”。

更可骇者,岭南酋首冯盎遣使赠儿臣犀甲时,直言“但认晋王符节”。

儿臣尝闻《吕氏春秋》有云:“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今晋王开府仪同三司,本已位极人臣,犹使江南士林只知有王不知有君,边陲酋帅唯马首是瞻。昔汉武削藩推恩,正为此等尾大之势。

儿臣与晋王手足情深,本不当以疏间亲。

然陛下尝教谕儿曹“天子家事即国事”,故冒死进言:或宜早做权宜,使江南百姓知天命终在紫宸。”

“臣斗胆进谏,还望陛下三思而行。”

正当萧邢捧着奏疏不知所措时,纳言苏威突然起身开口。

“晋王文成武就,率军平陈时军纪严明,对江南百姓秋毫无犯,二赴江南平乱时更是以仁政治民,江南官员、百姓感受其恩,也属人之常情。

至于岭南之民,偏居一隅,未开教化,少泽圣恩,只知有王不知有君,臣以为派人宣扬王道也不足为虑……”

萧邢适才还在纳闷,苏威和高熲作为朝中太子的坚定支持者,为何突然转了性子替晋王求情?

萧邢细思之下突然瞳孔骤缩,越听越心惊。

苏威不愧是与高熲齐名的老狐狸,他这话最毒辣处——每个字都是事实,每句话都在往火堆里添柴。

看似是在为晋王开脱、求情,实则是给隋文帝递刀子!

不讨论秦王奏疏上事实真假,反而开始捧杀起杨广的旷世奇功,等于变相坐实了杨广投毒之事,同时也暗示杨广的不臣之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老祖,时代变了

阿玖未

创业在晚唐

痴人陈

长生,从选择海克斯强化开始

公元2024年

小人物不一样的人生

最爱吃豆皮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H凡生

穿越明日方舟却早了几百年

有点崩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