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章 良余山,山海经中山的故事,福泰,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马蹄溅起的水雾在山风中凝成晶莹的珠链,阿风勒住枣红马风影时,正好看见日头从云缝里漏出一道金芒,恰好照亮了山坳里那株披着霜雪的古柞树。他这才发现,自己迷路了。
三天前他从户山出发时,还自信满满能沿着古籍记载的路线抵达良余山,然而此刻摊开的羊皮地图已被雨水洇成墨团,只剩下\"良余之山\"四个朱砂字倔强地挺立着。风影低咴一声,喷出的热气在寒风中蒸腾,马鬃上挂着的冰碴簌簌作响,远处山谷里忽然传来隐隐的闷雷声。
\"这不是雪暴的声音。\"阿风翻身下马,从马鞍旁的锦囊里摸出那卷《山海经》。发黄的纸页在风中哗啦作响,当他的指尖划过\"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的字样时,雷声骤然变作震耳欲聋的轰鸣。
泥石流裹挟着枯枝从山顶倾泻而下,阿风几乎是本能地拉紧缰绳。风影突然人立而起,前蹄用力在岩壁上抠出浅浅的蹄印,竟是在危急时刻将主人带离了崩塌的悬崖边。待尘埃落定时,半面山体已被削成光秃秃的创面,露出里面层层叠叠冻的土层。
\"原来良余山的北坡没有石头。\"阿风摸着风影的鬃毛,这才注意到马蹄扬起的都是冻土和枯枝。他沿着山脊找寻水源时,忽然发现沟壑间散落着许多深褐色的果实,外壳坚硬却温热异常,正是古书中提到的\"多谷、柞\"。
暮色四合时,他在山阴找到了那条名为余水的溪流。冰层下的暗流发出细微的啼哭,阿风蹲下身,指尖刚触到冰面就如遭电击。温热的水流竟在冰层下蜿蜒成金色的脉络,仿佛整座山都在默默奔流。
\"大人莫非在找这东西?\"暗影里亮突然起的灯火让阿风警觉地抽出长剑。持火把的少年裹着粗麻斗篷,身后拖着的正是那株古柞树的枝丫。当篝火燃起时,他终于看清那少年手里的木匣——里面躺着半块散发着谷香的琥珀,里面封存着暗红色的液体。
\"这是余水源头的灵泉,能照见过往。\"少年把木匣郑重放在双膝上,\"家父临终前说,总会有骑枣红马的游侠来此。\"阿风下意识摸向风影的鬃毛,那株古柞树的枝丫在他刚碰触时突然开裂,露出里面嵌着的半枚铜钱。
月光穿透云层的刹那,两人同时望向山阳。乳水的冰面在幽蓝的月色下泛出母贝般的光泽,成群的冰蚕正沿着河道缓缓爬行,留下银白色的黏液轨迹。阿风记得古籍里记载,这种冰蚕只在枯水期的良余山出现,它们吐出的丝是古法织造龙袍的材料。
风影突然发出兴奋的嘶鸣,它前蹄刨着的冻土里竟渗出温热的泉水,水面浮着的冰晶在月光下闪烁着七色光晕。阿风俯身捧起一捧,水掌心传来奇异的酥麻感,仿佛有无数微小的生命在他肌肤下游走——这正是《山海经》里描述的\"灵泉润体\"。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山谷里弥漫起淡金色的雾气。阿风策马沿着乳水南行,风影的蹄印在冰面上留下温热的痕迹,那些被踩碎的冰晶竟化作纷飞的银蝶。他在山脚下遇到采药的老人时,后颈突然传来灼热感——古柞树的枝丫不知何时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出了米粒大的花苞。
\"那可是良余山的信物。\"老人接过他手里的木匣,\"当年周穆王东巡至此,马蹄踏碎的冰晶化作乳水,才有了这方灵秀之地。\"随着老人的讲述,阿风掌心的铜钱竟渐渐升温,上面的篆文排列组合成新的符咒。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整个良余山突然发出轻微的震颤。风影仰天长嘶,马鬃上结着的冰晶化作点点金星。阿风回头望去,山体的裂隙间竟渗出暗红色的岩浆,与冰层接触的瞬间,轰然绽开数丈高的水晶莲花。
他突然想起古籍里那句被忽略的记载:\"良余之山,无石。\"此刻脚下的冻土正在龟裂,露出下面藏着的长长石链,那些温热的岩石在阳光下闪烁着母贝光泽,竟与乳水河道里的冰蚕轨迹完美重合。
当阿风带着风影踏出良余山时,山坳里传来低沉的嘶吼。回头望去,整座山体正在发生奇妙的变化——裂开的山体里渗出的岩浆与冰川融合,形成奇特的纹理。那些在山脊上奔流的金色溪流,此刻正沿着石链的轨迹重新塑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