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爷要赚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6章,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爷要赚钱,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临平府府城所有医馆的五位比较有名的中医们基本上都来了。
谢清风站在府衙门口迎接时,看见王德昌老先生拄着拐杖,身后跟着抬药箱的徒弟;林妙手背着比人还高的药篓,篓子里露出半株新鲜的青蒿;苏映雪的裙角还沾着昨夜煎药的药渍,他们仿佛早已做好了不治好疫病不回家打算。
谢清风不知道为什么,眼眶有点酸酸的。他突然想起孙思邈《大医精诚》中的一句话:“凡大医治病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今日请诸位大夫们来,不是让大家去一线涉险。”谢清风等众人落座后,亲手给每人斟了杯温热的姜茶,“而是想请大家看看我这些日子找的三个主方。”
他摊开三张宣纸,第一张上用朱砂笔写着 “截疟七宝饮”五个大字,随后他又把《肘后备急方》这本医书拿出来。
“此书里说: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取汁。”谢清风指尖划过“绞取汁”三个字,“还有一方名为截疟七宝饮或许能治疟疾,但晚辈有些拿不准故而请诸位来瞧瞧。”
谢清风说完后,又把剩下的两张宣纸摊开,上面写着“痢疾方:白头翁汤”和“霍乱方:藿香正气散”。
“黄连三两,黄柏二两,秦皮三两,白头翁二两。”王德昌老先生凑近细看默念道,“此乃《伤寒论》中治湿热痢的白头翁汤,只是......”老人忽然抬头看向谢清风,浑浊的眼珠里闪过一丝惊诧,“谢大人竟知痢下脓血者,当凉血解毒之理?”
难道谢大人祖上有医者传承?
谢清风连忙拱手道,“都是书上写的,晚辈只是照本宣科罢了。”
“谢大人过谦了。”王德昌老先生摇头,他活了这么多年头,有天赋还是无天赋的弟子他见得多了。
他看向谢清风的眼神觉得有些可惜,若是谢大人不走官道,走医道或许也有自己的建树。
谢清风指着药方右侧的批注道:“晚辈斗胆加了一味大蒜汁,听闻其性辛温,可杀菌止痢。”
“大蒜虽好,却需配伍得当。” 苏映雪轻轻拨弄着发间断簪,目光落在大蒜汁三个字上,“若与白头翁、黄柏同煎,恐其温性抵消苦寒药效。依我之见,不如取汁后兑入汤药,既保疗效,又避其燥。”
林妙手突然一拍大腿,震得案几上的茶盏直晃:“苏大夫说得对!去年我在苗疆见过类似治法,他们用鲜药捣汁兑温水服,说是留其鲜活之气。”他从药篓里翻出半株青蒿,茎叶上还沾着新鲜的汁液,“就像这青蒿,绞汁后兑酒服,必定比煎药管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