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爷要赚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2章,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爷要赚钱,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朝中的诸位大臣们好奇,纷纷猜测着谢清风与巡盐御史的隐秘关联。连意致自然也是好奇。
谢清风这小子和他都在应封府,去哪儿接触这刚回来的巡盐御史?莫不是这小子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身世?不过他与谢清风相熟,直接去了封信去问。
谢清风收到连意致的加急信,以为朝中又有什么变故连忙打开看,看完到前面几行他就有些忍俊不禁了,不是因为连意致问的问题而笑,而是连意致描述得很搞笑。
他继续往下看,当目光扫过连意致那句“郑光中脖颈梗得直直的像只炸了毛的公鸡,就差攥着笏板追着周鸿儒满殿跑了”时,谢清风紧绷的嘴角突然绷不住了,“噗嗤”一声笑出声。
连兄那匮乏的词汇量居然把场面描绘得很是鲜活,谢清风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好友潦草的字迹倒是让他这些天忙碌紧绷的情绪逐渐放松了下来。
郑大人果真是个老活宝,谢清风如是评价道。
看完信后,谢清风提笔回信道:“展信如晤,连兄妙笔生花,郑大人若知自己在你笔下如此‘威风’,怕是要举着笏板找你理论......”
至于连意致问他是如何与郑光中相识的,谢清风只轻描淡写说郑大人是自己院试的主考官,他下放到临平府之后正好遇上相谈甚欢罢了。
因为谢清风始终信奉来源于《礼记?中庸》的“慎独”做人原则。
原文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概意思是在最隐蔽、最细微的地方,人的真实本性更容易显露,因此君子在独处时更要谨慎自守,严于律己。
虽然宋代的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也强调“慎独”,但谢清风其实并不赞同朱熹的“慎独”,因为《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慎独主要的目的还是“存天理,灭人欲”。谢清风觉得他是人,是人都有欲望,还是没有必要做到朱熹说的那种慎独。
他对《礼记?中庸》中的慎独就是纯纯字面意思的理解,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保持谨慎。就像他其实是女扮男装,那她就算是独处的时候也不会把这个秘密暴露出来,什么仗着没人就自言自语啊这种行为他绝对不会做的。
所以即使连意致与他玩得好,并不会将自己的事情胡乱与别人说,但谢清风还是不打算与他说自己院试的时候被“暗箱操作”了。
郑光中对他还不错,虽然谢清风自己不追究此事,但毕竟院试时他被弄成了最后一名是违规操作,官场波谲云诡,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保不齐有人抓着此时弹劾郑光中,多一人知晓便多一分危险。
再者说这信虽说是快马送至有火漆覆盖,但万一被人偷偷打开看了呢?
谢清风对郑光中“暗箱操作”这件事儿遮遮掩掩,但他没想到郑光中自己倒是胡胡咧咧地跟皇帝全盘托出了。
勤政殿。
郑光中述职完毕,萧康元听后龙颜大悦,赏赐、升官的旨意连连下发。
萧康元倒是知道郑光中陆陆续续在抄家,抄的钱全部进了国库。这些年他倒是还没注意有这么多,直到郑光中才从江南方那边抄完回来,这一汇总,这些年至少给他弄回一千万两黄金和无数名家珍玩,国库直接丰盈起来了。
萧康元高兴得不得了,他从前只知江南富庶,却未曾想到竟有如此多的财富。若非自己信任的郑光中亲自前往,恐怕这些财富还不知要被那些贪官污吏藏匿多久。
他刚开始还有些惆怅赈灾完之后国库空虚了怎么办,现在好了,烦恼解决了!
皇帝心情大好,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他挥手示意身边的太监,吩咐道:“传朕的旨意,今日设宴,朕要亲自为郑爱卿接风洗尘!”
郑光中闻言,连忙躬身行礼,恭敬道:“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
萧康元笑着摆了摆手,道:“郑爱卿为国操劳功不可没,朕设宴款待理所应当。你且随朕来,今日咱们君臣好好叙叙。”
郑光中见皇帝盛情难却,便不再推辞。
觥筹交错间,萧康元突然想起今日在朝堂上,郑光中为何会突然帮谢清风说话,他顺带问了一嘴,“郑爱卿与谢爱卿有旧?”他好像没听说谢清风和郑光中有亲缘关系啊。
郑光中性子直,见皇帝主动提起也不来虚的,他撩起袍子“砰”一下就跪在地上,吓了萧康元一跳,就连前面唱戏的角儿的声音也小了几分。
“陛下,臣有负圣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