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人心所向,战意昂扬
泠崖庵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2章 人心所向,战意昂扬,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泠崖庵主,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蓟城宫城望楼的青砖被夜露浸得发凉,叶阳的指尖还残留着密报上墨字的温度。
李斯分兵齐境的消息在他脑海里转了三转,最终凝成案几上那卷刚写就的《战时经济改革令》,竹简写得极密,\"军功授爵军械督办\"等字眼被朱笔圈了又圈。
\"殿下,\"林婉端着新沏的热粥进来,青瓷碗沿腾起的白雾模糊了她鬓角的青铜步摇,\"先喝些热的,明日还要去演武场宣令。\"
叶阳抬头,看见她袖角沾着星星点点的黑灰——是今早去铁匠铺时蹭的铁屑。
这抹黑灰让他想起昨日巡视作坊时,林婉蹲在熔炉旁与老匠人的对话。\"分十个工序,每个工序只做一样活计。\"她当时用树枝在地上画流程图,发梢被火星子燎焦了一小撮,\"就像咱们蒸饭,有人烧火,有人淘米,有人看锅,比一人从头做到尾快三倍。\"
\"军功授爵令,\"叶阳捏着竹简,指节抵在\"不论出身\"四个字上,\"昨日有个伙夫来递状子,说他弟弟在居庸关守城时挡了箭。\"他突然笑了,眼底浮起热意,\"那小子在状子里写'草民不图爵位,只求弟弟的血不白流'——可他不知道,当他弟弟的名字被刻上功勋碑那日,整个燕地的泥腿子都会明白:血,能换尊严。\"
林婉将粥碗推近些,腕间的银镯碰在案上,丁零作响。
她的指尖扫过改革令末尾的\"军属抚恤院\",想起今早去城南破庙的情形:十几个军属挤在漏雨的屋檐下,老妇攥着儿子的旧布衫哭,小娃蹲在泥地里捡煤渣。\"我让人量了地,明日就破土建院子。\"她声音轻,却像钉子般敲进砖缝里,\"要让当兵的知道,他们在前线拼命,家里有热汤、有暖炕、有先生教娃读书。\"
叶阳突然握住她的手。
她的手背上还留着熔炉的灼痕,是昨日试摸新锻的甲片时烫的。\"你总说自己是秦国来的百姓,\"他拇指摩挲着那道红印,\"可现在整个蓟城都在传,太子妃是'穿绢裙的大匠'。\"
林婉耳尖一红,抽回手去拨弄烛芯。
火苗\"噌\"地窜高,照见她裙角沾的不是铁屑,是半片干枯的麦穗——来自今早农事司的田埂。\"先喝了粥,\"她岔开话题,\"明日宣令时,嗓子哑了可不成。\"
第二日卯时,演武场的晨雾还未散尽,十万青壮已列成方阵。
叶阳站在点将台上,望着台下攒动的人头:有光脚的农夫,有挽着袖管的工匠,甚至有几个从前给贵族赶车的仆从,此刻都挺直了腰杆,眼里亮得像淬过的刀。
\"今日立《军功授爵令》!\"他的声音裹着晨风吹开雾霭,\"斩敌首一级,赐田五亩;破敌一垒,升什长;陷阵先登者,爵上造——\"台下响起嗡嗡的议论,有个络腮胡的汉子突然吼:\"草民没姓没氏,也能封爵?\"
\"能!\"叶阳抽出腰间佩剑,剑锋挑开旗门,\"燕人不分高低,只论血勇!\"
话音未落,演武场炸响惊雷般的欢呼。
林婉站在台侧,看着那个络腮胡汉子跳上土堆,举着锄头喊:\"老子明日就去砍秦狗脑袋!\"她摸了摸怀里的木匣——里面是《军法条令》修订稿,新添的\"贪墨军粮者斩\"几个字被她用朱砂描了三遍。
三日后,林婉的马车碾过易水河畔的碎石路。
车帘外,新修的军械督办署冒起黑烟,二十座熔炉昼夜不歇,铁水的轰鸣盖过了河声。
她掀帘时,正看见几个工匠抬着刚出炉的甲片,其中一个年轻后生冲她笑:\"夫人教的分工序法子真管用!
昨日一天打了三百副甲!\"
\"要记得淬火时水要凉透,\"林婉探身叮嘱,发间步摇在风里晃,\"甲片软了护不住人,硬了容易裂。\"她顿了顿,从袖中摸出个油纸包,\"这是糖霜饼,给大伙当晌午饭——军功署说,今日起工匠也算'战时功勋',每月多领半斗米。\"
工匠们的欢呼惊飞了河畔的水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