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烽火未熄,人心难平
泠崖庵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3章 烽火未熄,人心难平,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泠崖庵主,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将军!\"亲卫的声音带着颤,\"影卫说您私调军......\"
\"放屁!\"乐乘掀翻案几,竹简滚了满地。
他刚冲到门口,便撞进一堵人墙——玄铁的玄铁剑横在他颈前,身后跟着二十个影卫,甲叶相撞的声音像极了催命的鼓。
\"乐乘,你可知罪?\"叶阳的声音从阴影里传来。
乐乘踉跄着跪地,额头重重磕在青石板上:\"末将......末将孙儿才三岁,齐人说要......\"
\"起来。\"叶阳走过去,伸手将他扶起。
烛火映着乐乘鬓角的白发,他忽然想起乐毅临终前的话:\"我乐家世代为将,最怕的不是战死,是子孙无路可走。\"
\"削去城防副使职。\"叶阳取出诏书,\"改任边疆巡察使,主理六国边防事务。\"他望着乐乘震惊的眼神,又补了句,\"每月可派人回乐氏村探看。\"
乐乘突然哭了,像个孩子般号啕。
殿外的影卫面面相觑,却见叶阳将手按在他肩上:\"燕人不杀自己人,但燕人也容不得背叛。\"
这日的平静没持续到晌午。
玄铁又撞进殿门,腰间玉牌碎了半块:\"北郊官仓被围了!
数千流民喊着'还我田地',砸了三个哨岗!\"
叶阳抄起案头的粮食账簿便往外走:\"备车,不带兵。\"
林婉的声音从殿外传来,带着急喘:\"我跟你去。\"她鬓发散了几缕,手里还攥着半块从粮船里搜出的青粟。
北郊的尘土混着喊叫声扑来。
叶阳下了车,便见官仓前的土坡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破衣烂衫的老人抱着孙儿,赤膊的汉子举着木棍,最前排的妇人怀里还躺着个面黄肌瘦的婴孩。
\"砸了这狗官仓!\"有人喊了一嗓子,石块\"唰\"地飞过来。
林婉下意识挡在叶阳身前,却被他轻轻推开。
叶阳解开官仓的铜锁,门轴转动的声音像根针,扎破了喧嚣。
\"我是燕太子丹。\"他的声音不大,却像块石头投进深潭,激起层层回响。
人群静了,无数双眼睛瞪着他——这个传说中能让六国使臣低头的人,此刻正站在尘土里,手里摊开的账簿被风掀起一角。
\"官仓里有两万石粟米。\"他指着粮仓,\"凡愿去北边垦荒的,每户授田二十亩,三年免税。\"他又举起账簿,\"这是去年各乡的田契,被豪强侵吞的,我让人查了三个月。\"
人群里传来抽噎声。
那个抱婴孩的妇人挤到最前,伸手摸了摸账簿上的朱印:\"真......真给田?\"
\"我叶阳说话,比刀刻的还真。\"叶阳蹲下来,摸了摸婴孩的脸,\"等他会跑的时候,就能在自己的田里捉蚂蚱了。\"
不知谁先跪了,接着是一片扑通声。
林婉望着这场景,忽然想起早晨在文教院,墨家门人正教孩子们用算筹学田亩丈量——原来所谓根基,从来不是城墙多高,是泥土里扎了多少根。
暮色漫上来时,叶阳和林婉并肩走在回宫的路上。
晚风卷着麦香,远处传来流民们收拾行装的动静。
\"今日的粟米,够他们走到北边吗?\"林婉问。
\"不够。\"叶阳笑着将她鬓角的碎发别到耳后,\"但等他们到了北边,会有新的粟米,新的田,新的......\"他望着天际的火烧云,声音轻得像叹息,\"新的燕人。\"
殿外的铜铃又响了。
这次不是风,是只信鸽扑棱着落在瓦当上——足环系着的绢帛上,是陈武的字迹:\"齐境驿站已立,今日有三百齐卒投诚。\"
叶阳望着那抹飞远的白影,忽然握住林婉的手。
掌心的温度透过绢帕传来,像极了他们初遇时,她塞给他的那块温热的炊饼。
\"婉娘,\"他轻声说,\"我们的燕,要长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