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龙椅之下,权谋初启
泠崖庵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2章 龙椅之下,权谋初启,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泠崖庵主,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人沉默。
乐毅摸着一卷《军功爵制》竹简,抬头时眼里闪着光;黄歇的指尖抚过《田律》上\"盗徙封,赎耐\"的刻痕,喉结动了动;项燕则盯着《厩苑律》里\"乘马服牛禀,过二月弗禀,皆止\"的条文,粗重的呼吸带得胡须乱颤。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烧了这些。\"叶阳将竹简轻轻放回木架,\"是改。\"他望着殿外飘起的炊烟——那是林婉在蓟城的文教院该用午膳了吧?
昨日飞鸽传书说,她带着墨家和儒家的弟子在院子里种黍,说是要\"让经义扎根在泥土里\"。
当夜,叶阳在偏殿见了蒙毅。
这位李斯旧部的谋士跪得笔直,案上的《郡县改制建议书》墨迹未干:\"秦制郡县虽强,却如强弩,绷得太紧便要断。
若改为分权共治,中央掌军、税、法,地方主农、商、学......\"他的声音突然发哑,指节抠着案几,\"当年李斯大人被腰斩前,曾说'法无定法,治无常治',这是他......\"
\"够了。\"叶阳按住他发抖的手背。
烛火在蒙毅脸上投下晃动的影,能看见他眼角的泪痣——那是李斯在《谏逐客书》里提过的,\"李廷尉的字,我在咸阳宫见过。\"他翻开建议书,目光扫过\"三年一考\"、\"乡老参议\"等条目,嘴角慢慢扬起来,\"明日便着人抄二十份,分送六国上卿。\"
蒙毅退下时,殿外的更漏刚敲过三更。
叶阳望着案头的建议书,忽然听见檐角铜铃响——是玄铁捧着急报进来,绢帛上的火漆还带着余温:\"韩王遣使,说愿归附燕国,但要保留王号......\"
叶阳捏着绢帛的手顿了顿。
烛火\"啪\"地爆了个灯花,照亮他眼底的暗涌。
他提笔时,笔尖在\"允\"字上悬了片刻,最终重重落下:\"设韩守一职,由韩王长子继任,三年一述职。\"墨迹未干,他又补了句\"岁贡减半,商路全开\",这才吹了吹纸页,\"告诉韩使,明日辰时来取诏书。\"
玄铁捧着诏书退下后,叶阳走到殿外。
秋夜的风裹着渭水的潮气扑来,他望着东方渐白的天色,忽然听见檐下铜铃又响——这次不是风,是只信鸽扑棱着落在瓦当上,足环系着的绢帛被晨露浸得发皱,展开来是林婉的字迹:\"六国学馆选址已定,在蓟城学宫旁,墨翟的弟子说要建座能容千人的讲堂。\"
叶阳把绢帛贴在心口,忽然笑了。
远处传来巡城士兵的吆喝声,混着若有若无的马蹄声——那是往魏国去的驿卒,还是赵国的使者?
他望着函谷关方向的晨雾,觉得那雾里藏着无数双眼睛,正盯着咸阳宫顶飘起的燕国旗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