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和离
燕城河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8章 和离,开局即亡国,什么?我是慕容冲,燕城河塞,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晋传来消息,谢安已经在朝堂上初步提出秦淮河开发计划,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治理整顿后的秦淮河沿岸势必更上一层楼。
但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再加上朝廷本就准备修缮建康宫殿,这就需要额外考虑新的支出。
北方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东晋上下只等文会结束后加强边境战备。
谢安认为秦国势力强大,但是对南战争的主要重镇依旧掌握在晋国手中,接下来数年内即便秦国要南下也必须攻克几个重镇为最终南下决战作准备,这场战争肯定旷日持久。
到最后国家疲惫、财力枯竭还不如趁现在寻找新的税收来源。
尚书令王彪之坚决反对:“中兴之初,朝廷就把东府当作皇宫,宫殿极为俭省粗陋。苏峻之乱时,晋成帝只能住在兰台的大厅里,那里几乎连严寒酷暑都无法遮蔽,因此才重新营建新的宫殿。
新宫与汉魏时期的宫殿相比算是节俭的,但和刚南渡时相比就显得奢侈了。如今敌寇势力正强盛,又大规模兴起工程劳役,势必使百姓劳累困苦。”
谢安依旧想要说服王彪之,可王彪之一句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为能邪?让谢安不可辩驳。
邺城:
慕容冲上榜甲等榜单,《邺城文会赋》刻石,其余人诗文也全部编纂刊行天下。
几日后《重阳邺城文会集》编纂完毕,魏晋时期,书籍主要为上层社会、僧侣和文人所有,需求相对有限,手抄虽耗时,但成本低于大规模雕版制作。
更重要的是士人阶层重视手抄书籍的 “权威性” 与 “艺术性”,抄书过程被视为学术修养的一部分。
慕容冲作为穿越者也做了改变时代的东西,比如降低纸张成本、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但是王献之等人对抄书这件事乐此不疲。
文会到了最后的尾声,东晋使团的离开已经进入倒计时。
苏道贤与窦滔、窦滔之父先后抵达邺城。
慕容冲暂时不会露面,他要是一露面性质就变了,原先是人家夫妻双方的矛盾要和离,慕容冲一介入不就成了出轨离婚案了吗。
苏若兰垂眸坐在一边,素色衣裙上未着半分纹饰,鬓边只一支简单的银簪,倒比平日里更多了几分清绝。她面前的案几上,摊开着一封早已写好的和离书,墨色在素笺上洇出冷硬的痕迹。
虽然和离是唐代才正式进入官方法律,但是在之前从民间百姓到朝廷贵胄,以和离为主的离婚形式一直存在,夫妻双方需要在家族长辈的见证下约定和离,和离书具有法定效益。
这也就是苏父与窦父一同前来的原因
几人昭穆而坐,苏道贤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玉佩,目光在女儿苍白的面容与对面窦家父子紧绷的侧脸上来回逡巡。
他刚从陈留赶来,尚不知女儿与慕容冲的纠葛,只当是夫妻间寻常龃龉,却不想苏若兰一开口便是 “和离” 二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