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进山头的孩子
泡杯清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七章 进山头的孩子,重生回到1982开局捡了一野猪,泡杯清茶,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被老人家这般猛夸,饶是郑江南脸皮不薄,此时也显得有些难为情。
他轻轻扶住那位大婆,笑道:“大婆,您言重了,言重了。”
村长擦了擦眼角,感慨道:“郑老板,三姑婆说得一点儿没错。
您是不知道啊,咱们进山头的孩子为了读书吃了多少苦...”
郑江南露出一副愿闻其详的表情。
村长接着说道:“您也看到了,咱们这村子四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原来村里的孩子上学,只能去红旗公社。”
郑江南点了点头,这个不仅仅是进山头村,眼下他们和政县大部分的乡村都是如此。
只不过进山头的地理位置,相对来说确实更为偏远,孩子们要走的路,必然也更加不方便。
村长继续说道:“村里那些适龄的孩子,每周日下午就得出发走路去公社,周五晚上放学再赶回来。
夏天还好,一到冬天,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孩子们的手脚都冻得红肿。
有一年春天,那雨下得特别的大,一群孩子再去公社上学时,突然遭遇了山体滑坡,
很不幸的是,我们村千军家的两个孩子,当场被泥石流给吞没,就…就再也没回来。”
围着他们的村民,听到村长讲这个事,都突然陷入了不好的回忆中,一个面现痛苦。
不等郑江南回应,村长低沉的声音再度传来:“原本村里的人穷归穷,可大部分人还是支持孩子受教育的!
可出了这事儿后,大家都怕了,觉得孩子读不读书的不重要,有命在才是第一位的,于是都不让孩子读书了。
我和村里几位有识之士,心想这可不行啊,咱们进山头本来就穷,
如果孩子们再没读书的机会,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终究走不出这大山。
于是我们几个挨家挨户去劝说,告诉大家山体滑坡只是个例,孩子还是得读书。
几乎可所有的家长,都拒绝了我。”
郑江南和刘振邦对视了一眼,说实话,村民们的做法是符合人性的。
是,读书是重要,可有我孩子的命重要吗?
如果孩子的命都没了,那读书有个屁用?
教育,本来就是一件奢侈品。
只是后世的我们,幸运的生在了一个强大的国度、强大的年代!
“后来呢?是不是村里自己报小学了?”郑江南追问道。
村长点了点头:“是,因为看到大家都不同意孩子去读书,没办法,我和村里的几个老人一合计,就决定村里自己办小学。
村里条件比不上公社,没有钱请老师,我们就村里几个会认识字的人轮着教;
没有教室,我就把村里以前一户地主人家的房子拿来当学校。
我原本以为,现在村里有小学了,就在家门口,家长们肯定愿意让孩子好好学习。
可我还是想简单了,由于年久失修,村里这所谓的学校教室破破烂烂的。
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孩子们只能戴着斗笠上课。
桌椅东倒西歪,书本少得可怜,全靠我去公社和县里四处化缘。
好多孩子的父母看到这艰苦的条件,索性早早让孩子放弃读书,
在他们看来,如果读书就是这样,那也没啥屁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