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不见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章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求追读!),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落花时节不见君,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求追读!)

太史慈与刘备合作,成功击退了围困北海的黄巾军。</p>

而在此后,大约过了一两年,便去找了扬州的刘繇,从此再没回来。</p>

中间这一两年的空隙,太史慈既没有投靠孔融,也没有投靠刘备。</p>

原因则是与他的志向有关。</p>

太史慈的志向是:</p>

——“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p>

这里的升天子之阶,当然不是说太史慈想当皇帝,更不是辅佐孙权当皇帝。</p>

他想要升的天子阶,是刘协的天子阶。</p>

也就是辅佐汉帝,匡扶汉室。</p>

这也是为什么李翊会觉得太史慈很适合刘备的原因,因为两人有着相同的志向。</p>

但刘备那时候还只是公孙瓒手下的手下,离太史慈的梦想还太远了。</p>

等刘备当了徐州牧后,更是被徐州各世家整的焦头烂额,哪里还会记得当初不过一面之缘的太史慈?</p>

至于孔融,那是又菜又迂腐。</p>

真要遇上个紧急军情,沟通起来忒费劲。</p>

所以在当时的太史慈看来,能帮助他实现这个理想的。</p>

只有他的同郡好友,朝廷正式任命的汉室宗亲扬州刺史刘繇。</p>

当然了,太史慈也多留了个心眼儿。</p>

找刘繇时,只是以老友身份去看望他,而不是说自己是投靠他。</p>

果不其然,找到刘繇时,他已经和孙策打了起来。</p>

当时太史慈已是小有名气了,就有人劝刘繇任命太史慈为大将去抵御孙策。</p>

但刘繇却认为,我要是用了太史慈,那我就成了名士圈的笑话了!</p>

在刘繇这种知识分子看来,太史慈就是个跑腿的,根本没资格做大将。</p>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张飞身上,不管这些武人如何尊重这些士人,只要你出身低,人家永远看你不起。</p>

“现在太史慈就在东莱照顾其母,主公何不下一道征辟令,请他来徐州为官?”</p>

李翊开口建议。</p>

刘备问:“军师以为,当许以何职?”</p>

李翊正色道:“太史慈虽无功名在身,然其志向远大,文武双全,怠慢不得,当以高官许之,彼方肯来。”</p>

微微一顿,接着道:“不妨许以千石别部司马,有此一职,子义当来。”</p>

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军官儿,张飞就是刘备的别部司马。</p>

主要是掌管军权的,含金量十足。</p>

但这也并不说给了太史慈别部司马,太史慈便真的能和张飞平起平坐了。</p>

因为这个官职最大的好处就是灵活性强,它相当于是一个编制外的军司马。</p>

比不上将军,却又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p>

你的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你手上有多少兵。</p>

所以,对于尚在赋闲的太史慈而言,这绝对是诚意满满的。</p>

“主公,太史子义秉性忠贞,智勇双全,今若失之交臂,悔之不及。”</p>

李翊见刘备没有马上下定决心,再次在一旁给他打强心剂。</p>

他知道刘备在犹豫什么。</p>

对于一个在军中没有任何资历的人,上来就要给别部司马的高官儿,是要顶着很大的压力的。</p>

像李翊好歹只是文职,此前又曾建过功。</p>

太史慈则是完全没有在刘备帐下效过力,建过功,在军中这种最讲究资历功勋的地方,是很难服众的。</p>

但在李翊看来,功勋与资历都是可以慢慢熬,慢慢争取的。</p>

现在的做法,无非就是提前给太史慈贷款了一个别部司马。</p>

所冒的风险,不外乎就是赌太史慈是否真的有大将之才,未来是否真的可以建功立业。</p>

李翊站在上帝视角,当然无所顾忌。</p>

刘备却是站在主公视角,要顾全大局。</p>

他不仅要靠与太史慈仅有的一面之缘,判定其才,更要相信李翊的识人之能。</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花光两万亿,老板们求我别再创业

安之何处

抱歉,我也是皇帝!

映山时光

拜金樊胜美,孟宴臣偏要宠

希暖十月

崽崽三岁半,全皇朝跪求她登基

大鱼.

足球:国足开除,奖励远射必进卡

不正不

蛇君独宠,渣男全家还敢吃绝户?

第一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