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楚王离京,皇子送行
柏拉图定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章 楚王离京,皇子送行,摘杏(父女年代)笔趣阁番外,柏拉图定式,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楚王离京,皇子送行
回京第三天。</p>
天还未亮,大隋京城门外篝火通明。</p>
“咚!”</p>
“咚!”</p>
“咚!”</p>
一道道沉闷的战鼓声在城楼之上响起,为的只是送一位大人物远行。</p>
那些穿着黑色麟甲,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军士,个个沉默不语,执戈牵马,尽显肃杀之气。</p>
为首之人,神情肃穆,正是楚王宋临渊。</p>
只是他换下了昔日的蟒袍,身披暗金色的貔貅战甲,长长的红色披风很是显眼,两侧的虎头护肩威风凛凛,头盔红缨夹在腋下,在城头上,清点阅兵。</p>
清点完毕,大军即将准备开拨。</p>
“启禀将军,秦王求见。”</p>
门下斥候汇报,宋临渊闻言,不由皱眉:</p>
“他不在在府里睡觉,跑来城楼上干什么?”</p>
他将手中头盔递给一旁亲兵,大步而去。</p>
城墙塔哨之内,有一位少年,恭候已久,身板挺立,神色有些拘谨。</p>
宋临渊担心延误军机,本欲张口的呵斥数落之语,却因为细想到自己此番出京,不知何时归来,见外甥亲自前来相送,说难听话难免不好,所以又没能说出口。</p>
沉默半响,只挤出一句:“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p>
赵长庚微笑道:“舅舅在百忙之中,护我回京,还没来得及感谢,没想到三日之期,却是转瞬即逝,今日相送,是为了感谢舅舅。”</p>
宋临渊见他眉宇笑起来,越看越觉得像自己的妹妹宋婵。</p>
一时间,竟没发现赵长庚的说话方式发生了变化。</p>
宋临渊回过神,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你我之间,何必言谢。我知你早些年在龙雀院勤奋努力,又吃得起苦,只是修为不见动静,不进反退,所以自暴自弃,这怪不得你。</p>
“如今你愿意走炼体之路,就好好修行,不管他人如何,起码对得起自己的汗水,那倒也足够了。”</p>
“平日里对你严苛再三,几番奚落,以及青楼之事,都未曾出手,皆是为了避免圣上提防猜疑,希望你不要在骨子里埋怨舅舅。”</p>
宋临渊清楚赵长庚在龙雀院经历的一切。</p>
空有努力,却没有什么天资。</p>
这个世道,没有天赋,没有气运,是不可能成为顶尖强者的。</p>
所以他对赵长庚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活着就行。</p>
紧接着他又说道:“早些年,你天资不差,绝非池中物,只是时运不济,成了落渊之龙,这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公平的,包括出身,包括修炼,包括命运,你能做的,只有活着,等待机会出现的那一刻。”</p>
赵长庚听到老舅的话,也略感诧异,眼神中带有复杂之色。</p>
舅舅竟然在安慰自己。</p>
他本以为舅舅对自己已经是死心的态度,只是碍于母亲情面,所以庇佑一时,没想到私底下,他还是挺关心自己的。</p>
只是大丈夫,从不善于表达。</p>
“呜嗡!”</p>
开拨的号角已然吹响。</p>
宋临渊望着京城的方向,叹了口气:“好好跟你沈叔学习炼体之法,我先走了。”</p>
这次转头,让赵长庚沉默了。</p>
舅舅也曾是一个带着热血和希望的少年,只是如今的遗憾和落寞充斥在这位统帅的心中,让其不得不背负所有。</p>
“稍等。”</p>
突然,赵长庚叫住了对方。</p>
宋临渊面带疑惑的看向他。</p>
赵长庚神情认真道:“回来的路上,舅舅曾送我一本拳谱,而今日送别,我也不知道送舅舅什么好,所以只能以拳代礼。”</p>
“这一拳,恭送舅舅。”</p>
宋临渊一听,当即笑骂道:“你这拳法,才练了几天,敢在本王面前班门弄斧?”</p>
赵长庚却未说话。</p>
只是摆开拳架,神色认真了起来。</p>
行家看行家,一眼便知,宋临渊见到起手式,笑容就已然消失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