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章 永远的小高炉炼铁,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碧海,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历史的迷雾中,太多的技术被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别的不说,仅仅钢铁的产量而言,在明末福建一省一年的产量就高达三百万斤,这在17世纪而言,要比欧洲几个强国的产量相差无几了。

明代的冶炼也是通过高炉进行的,已经有较大的产能。

明代的高炉一般用盐和泥砌成的,这种泥可不是普通的泥,而是经过长时间的锤炼的方可使用。

其高炉一般深达一丈二尺,合今3.8米。广前二尺五寸,后二尺七寸,意思是前方出铁口的内径2尺5寸,后面的出渣口内径2尺7寸。这种高炉的高度比起近代的小高炉已经差不多了,每炉一次可装入矿砂2000斤,一个时辰可以炼出一炉铁,按照每矿砂十斤可以煎生铁三斤来计算,一炉一个时辰可以练出600斤生铁,这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了。

广州的冶铁技术更为发达,根据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东冶铁炉的情况:“炉之状如瓶,其口上出,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身厚二尺有余。······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

一个炼铁炉场有工人三百户,七百余工人,这些工人应该算是最早的钢铁工人了吧。且这一个炼铁炉产量不小,每炉每个时辰可出铁300斤,可以日产铁3600斤,每年开炉6个月计算,每炉的年产量约324吨。

在这些数据面前,郑锦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和马虎。小高炉炼铁也不是万能的啊,受限于现在的材料和技术,一炉能够出1000斤生铁都已经是当代顶尖的产量了。

郑锦对小高炉炼铁的技术并不是很懂,对于吹嘘的神乎其神的小高炉炼铁能够吊打17世纪的炼铁技术,他对此也报以怀疑,认为小高炉炼铁除了能够提高冶铁的产量外,其余的技术含量并不一定就比现在高。

尤其是在这几个炼铁的老师傅面前,郑锦不自觉的有些心虚,他们是一辈子炼铁了,是冶炼方面的顶级人才,若不是郑锦开口,董酉姑不一定会舍得放人。

五位炼铁的老师傅仔细翻看着郑锦提供的三幅炼铁炉图纸,一边在小声讨论着,似乎在论证这些图纸的可行性。

郑锦根据《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上的记载,提供了近代的在山西、河南、福建、云南、广东等几个省份比较流行的高型、中型、矮型三大类土高炉的图纸。这三大类土高炉冶炼铁的产量都不算低了,一炉日产1.5吨到3吨生铁,当然这是能够达到的最高产量,实际冶炼中并不一定能够有如此高的产量。

但只要能有一半产量,郑锦也心满意足了。一炉一天0.8吨到1.5吨,修建一百个炉子,一天最少也有80吨生铁,一个月就2400吨,这数量顶得上北方十个炼铁厂的一年的产量了。

十七世纪是什么的世纪?

是铁与煤的世纪。

只要能够拥有足够的煤铁,就有了足够的大炮、足够的火铳,郑锦敢用大炮淹没整个世界。

五位老师傅讨论了良久,其中一个代表钱三上前一步,恭敬的道:“世子,您提供的图纸,经过小人的讨论,认为确实能有较大的可能性提高冶铁的产量。但具体的情况,还需要试验一下。”

郑锦激动的双手一拍,道:“好,能够提高产量就好,也不枉费我的一番心思。不知钱大匠准备怎么试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关地牢饿死?重生杀到全家跪地求饶!

爱吃小元宝

召唤之王:我手搓九星大魔神,你哭什么

叶无忌

看到凶案闪回,我成了警局团宠

一念一清尘

开局觉醒荒古圣体后,我走上武道巅峰

潇湘烨雨

女修她只有亿点点底牌

池冰魄

重生九界,不修炼却无敌了

酱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