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安度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章 东京纸贵,我在日本当文豪,哇哦安度因,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京纸贵
不到三天的时间,北川秀在1995年5月号《群像》增刊上连载的《1973年的弹子球》就让日本见识了下,什么叫东京纸贵。</p>
图书馆、书店、大学、街头巷尾等等地方,只要是纯的读者,基本都在谈论着这篇目前仅连载了序章和前五章的“异类”小说。</p>
尤其是小说名和大岛光的新作小小撞了车,又是一前一后发表的,让人忍不住就把它们放到一起对比了起来。</p>
这一对比,即便是对纯没那么深入了解的读者们,也看出了一些端倪。</p>
两篇小说的开头类似,谈不上谁抄袭谁,因为从《1973年的弹子球》后面的五章看,根本就是两本截然不同的小说。</p>
只是两者表露出的感觉很相像,又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感,让人心生疑虑。</p>
因为是前阵子大火的《且听风吟》的正统续作,所以增刊一发售,就吸引了不少《且听风吟》的忠实拥簇者,算上序言,足足一万八千多字的内容也足够他们进行各种猜测和讨论。</p>
不得不说,北川秀从增刊序言就已经拉起了读者们对小说后续的期待。</p>
他大概是读完,连相对迟钝的读者们也意识到了,这是一种全新风格的纯,是市面上未曾见过,充斥着浓郁“北川风格”的奇妙小说。</p>
也是当下日本文坛唯一用青春恋爱故事来阐述孤独、迷茫和救赎等沉重主题的小说!</p>
就这样,在这个互联网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时代,靠着读者们自发的口口相传下,《1973年的弹子球》竟然慢慢从东京地区往周边城市开始辐射。</p>
“毋庸置疑,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流派,而且开创了国内纯作品以‘追寻’为主题来创作的先河!我想用不了多久时间,这样的‘追寻流’小说就会风靡全日本!”</p>
文艺春秋出版社旗下,《界》编辑部的例行会议上,东浩主编用手狠狠敲打着面前的白板,然后抓起桌上已经皱巴巴的5月号《群像》增刊,对着底下的编辑们怒吼道,</p>
“早在他发表《且听风吟》时,我就说过了吧!那种以青春恋爱为表皮书写的小说,更容易讨读者欢心,一定会有大量跟风之作!”</p>
“所以为什么呢?到底是为什么呢?”东浩主编用力攥紧《群像》,力气大到快要将其撕裂,“明明我都这么说了!你们竟然没有一个,没有一个人去让手下的作者写类似的小说!”</p>
“你们难道忘记了自己是天皇手下狼性士兵的传承者了吗?纯界就和战场一样。我们的目标是攻城略地,杀光敌人,抢走他们的女人、孩子、金钱等等!”</p>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底下的编辑们也是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不敢说话。</p>
文艺春秋出版社的创始人是菊池宽,日本顶级文豪,被誉为“日本文坛太上皇”,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右翼军国分子。</p>
因此《界》的总体政治立场极右,和右翼作家石原慎太郎等人关系密切。</p>
《界》编辑部还保持着当初战前日本的不少陋习,主编东浩太也是一个极端右翼分子,总想以军国思想来管理和统治旗下的编辑和作家。</p>
如果北川秀在场,大概会觉得这鬼地方比后世那些搞传销的“狼性文化”公司还恶心。</p>
东浩太一下又一下敲击着白板。</p>
“这...也没有那么夸张吧...”下面有编辑嘟囔了一句。</p>
然后那本《群像》宛如手榴弹般,狠狠砸在他的脑门上,发出了爆裂般的响声。</p>
“啪!”</p>
“泽川,给我滚出去!《界》不需要你这种蠢货!”东浩太冲他怒吼道。</p>
泽川编辑吓得畏畏缩缩,但还是起身站直,拼尽全力高声喊道:“是!”</p>
随后灰溜溜的跑出了会议室。</p>
气氛更压抑了。</p>
“评论界那些只会拿钱做事的评论家们脑子坏了,难道你们的脑子也跟着坏掉了吗?这还看不出吗?未来,必将有一个流派崛起,它不会是什么后现代、新感觉这样的名字,而是简单粗暴,被冠以作者名字的‘北川秀派’!”</p>
东浩太喘着粗气,双眼通红,低吼道,</p>
“讲谈社让一个纯白纸作家入围拿奖,然后突然给他的书出精装文库本,用增刊来发表新作,你们不觉得有问题吗?”</p>
“我有大学同期在讲谈社工作,据说原本只是出普通单行本,但不知为何,企划取消了,还临时搞了增刊。”有编辑举手说道。</p>
东浩太看了他一眼,冷冷说道:“还不明白吗?这小说,这作者,大概率是真的横空出世的。而企划取消,莫名其妙搞了增刊,宣传又很不到位...这些明显就是讲谈社内部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批人想靠大岛光的热度掩盖北川秀,一批人却在努力为北川秀开辟道路。”</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