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离经叛道!快刀斩乱麻!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离经叛道!快刀斩乱麻!,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姜阿山小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谁让朱允熥年岁小,辈份低呢?</p>
若以辈份为由,拒绝拜师入学,那他的军事学院计划,还未办就先夭折了。</p>
之前朱允熥也曾想到这一点,却多少感觉有点束手无策。</p>
他再聪明,辈份也摆在那里,改变不了的。</p>
有燕王带头,打破常规礼制,未必不是一个办法。</p>
只是就连朱允熥也很清楚,在这个礼教吃人的时代,礼制约束有多严重。</p>
连他也没有去深想。</p>
这一点上,朱允熥很佩服姚广孝。</p>
可不是什么人都敢于打破框架,跳出礼教的约束。</p>
果然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妖僧!</p>
难怪他能在儒学最盛行的时候,写出《道余录》。</p>
实际上,姚广孝被后世骂为祸乱天下的妖僧,辅助燕王造反夺得天下,只是一个其小的原因,占比甚至连一成都没有!</p>
相反,很多人还是认定他此举有再造社稷,重定乾坤的功绩。</p>
真正让他背上千古骂名的,恰恰便是他后来编写的《道余录》。</p>
姚广孝在书中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大量无情的批驳。</p>
更是认为理学大家朱熹的理论,全部都大错特错!</p>
那才是真正捅了马蜂窝。</p>
遭到天下读书人的群起反对,自此骂名滚滚而来!</p>
若没有那本《道余录》,恐怕姚广孝在历史上的名声,就不是祸乱天下的妖僧,而是重定乾坤的千古一相了。</p>
毕竟,史书是读书人写的!</p>
朱允熥笑道:“大师说得倒也不错,不过此举毕竟离经叛道,有违礼制,燕王难道就不怕人笑话?大师对此也不在乎吗?”</p>
“世间事,若畏惧流言,那便事事都办不成。”姚广孝道:“贫僧只知天命,不知人言,更不知礼制。”</p>
“天命在前,一切人言和礼制,皆不足道。”</p>
“吴王殿下要执掌大明江山,这便是天命。”</p>
“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天下安宁,区区礼教规矩,又算得了什么。”</p>
“且能因此而畏首不前?”</p>
“吴王殿下当日敢在大殿上,公然向陛下索要储君之位,可谓是石破天惊,千古未有。”</p>
“足见吴王殿下心中,对于礼制和人言,也不以为然,与贫僧心中所想,亦无差别。”</p>
朱允熥再度哈哈大笑。</p>
不过,在他看来,在这件事上,朱棣恐怕未必会听姚广孝的。</p>
道衍和尚虽然聪明绝顶,算无遗策,但对于朱棣,他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p>
人对自己身边的人,对于与自己感情深厚的人,总会带着一定的偏见,不能完全正确认知。</p>
而这种偏见,就会误导他的判断。</p>
朱棣在别的事情上,都会听姚广孝的建议,唯独在这件事上不一样。</p>
老和尚聪明一世,却终究是凡人,并非神仙。</p>
凡人便有凡心,有被感情影响而判断失误的时刻。</p>
当然,朱允熥此时也没有说出来,这毫无必要,徒然让老和尚伤心。</p>
姚广孝又道:“只是贫僧始终不解,陛下诸子中,论野心,论地位,论声望,首推秦、晋二王。”</p>
“秦王是二皇子,故太子去后,他排必然如潮水般的蜂拥而上下。”</p>
“平常的事情倒还罢了,贫僧亦可以协助殿下处理。”</p>
“真正麻烦的,还是一个“钱”字。”</p>
“治国之要,首在理财!”</p>
财政问题,税赋问题,永远都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问题。</p>
没有钱,便什么事都办不成。</p>
军队要军饷,官员们要俸禄,还有修路,河工……凡此种种,皆离不开一个“钱”字。</p>
他此前一直在思索此事。</p>
朝中的其他事,都好说。</p>
官员不听话,阴奉阳违,杀了换一批就是。</p>
唯独财政税赋,专业性极强,里面能做手脚的地方也多,处理起来会非常麻烦。</p>
朱允熥沉声问道:“大师对此有何高见?”</p>
姚广孝佛眸微闪,平静道:“财税之事,繁锁无比,贫僧本来以为,此事还须徐徐图之。”</p>
“不过,吴王殿下既然连复式记账法都发明出来了。”</p>
“那依贫僧之见,不如干脆快刀斩乱麻,釜底抽薪!”</p>
“此事必须要下手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p>
老和尚轻轻吐出了两个字:“封账!”</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